這個年假,和朋友一起去台北市立美術館看展。

算准了週六開放到晚上8:30,我們1點多才優閒的往展館走去。

 

這個檔期共有4個展覽:
艾未未‧缺席(~2012/01/29)、台灣攝影獨行俠-黃則修82影展(~2012/01/29)
走進藝術‧美化台灣-顏水龍(~2012/2/26)、2011台北美術獎(~2012/3/4)

 

由於我們都是衝著艾未未來的,所以首先就看他的展。

 

展件不算非常多,照片的數量大概就佔了一半,拍攝內容多半是他和許多藝術家合作的紀錄,可分紐約東村時期(1983~1993)和北京東村時期(1993~2001)。照片中可以看到許多詩人、作家、畫家、音樂家、導演,例如北島、陳丹青、譚盾、陳凱歌、顧長衛、馮小剛等等。不知為何,那些黑白照都給我ㄧ種混亂、迷惘、不安的感覺...

相較之下實體展品顯得討喜許多,個人非常喜歡〈Through〉這一件,將清朝廟宇的鐵力木和桌子相嵌、穿插,讓整個畫面看起來有種明明突兀,但細看卻又天衣無縫的感覺。類似的概念也延續到許多其他的作品上,例如同樣以木製品─木椅─搭成的作品〈葡萄〉以及全場最大的展件〈永久自行車〉,都放棄了物件本來的用途,讓他們堆疊出新的、令人驚奇的意義。也讓這些展品都呈現出了衝突、顛覆及荒謬的感覺。

艾未未.JPG      

 

不知道為什麼,這種衝突、顛覆及荒謬的感覺,在許多現代藝術中越來越常感受到,只是不同的藝術家可能會從不同的角度切入和敘述,就譬如隨後的台北美術獎。

 

這次台北美術獎的15個展品中,印象最深刻的作品是朱駿騰的〈疲倦的沸騰〉:

 

黑暗中,燈光打在小平台上一個壞掉的電源轉換器
轉進昏暗狹長的展間
一個冒著蒸氣的電鍋,不停發出啵啵啵的沸騰聲響
延著電鍋後端看去,電線後方接著長長的一排電源轉換器,一個接過一個一個接過一個彷彿永無止盡.....

 

藝術家表示,這個展件是他在異國留學的寫照──無時無刻的文化差異與衝擊,雖不停的努力調整,卻不免陷入情緒的矛盾與疲憊的狀態。

我雖然沒有留學過,但身處職場也常常有這種感覺。無止盡的衝突、調適、再衝突、再調適...。藝術家說,他覺得這個過程是沒有止盡的,而且就像那些轉換器的擺放一樣,有時候它是一再的重複。在國外,每到一個新的地方,就需要不同的電源轉換器,就如同每遇到一個新的情境和狀況,你也必須再調適自己。

而入門處壞掉的電源轉換器就像一個挫折,一個跨不過去的關卡,最後我們只好放棄它...

 

結束這個稍微沉重的心情,首獎劉瀚之的〈翻書機〉與相關系列,則別有一番kuso感,我也非常喜歡。

詳情大家可以觀賞台北美術獎的介紹影片囉~(裡面有收錄得獎藝術家的創作理念)

 

 

其實我蠻喜歡看這種一次呈現好幾個藝術家作品的展覽,因為每個展品敘述的概念可以相差很大,所以看的時候會覺得有趣,看完也會有豐富滿足的感覺。但是,單單一位藝術家的展覽難道就沒辦法很豐富嗎?

 

 

逛到顏水龍的作品時,我才發現其實不是。

 

不過,今天就先講到這裡,下次再續吧!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黠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