標本師的魔幻劇本封面  

第一次看楊‧馬泰爾的小說,是因為前幾年《少年pi的奇幻漂流》電影很紅,由於內容有些爭議,基於對電影和原著差異的好奇,看完電影後我就找了小說來讀。一讀之下大大喜歡,覺得作者詼諧的筆調、巧妙的敘事布局,以及處處流露的反思深得我心,文字本身就非常有趣,就算沒有看過電影也會喜歡。於是前陣子逛圖書館,看到他的另一本作品《標本師的魔幻劇本》,便順手借回家。

 

這本書的主角同樣也是作家,也同樣是一個從寫作開始的故事。主角亨利想要寫一本討論猶太大屠殺的作品,卻苦於無法調和他想要呈現的兩種文體──與現實人生經歷相近的故事性文體和數據及史實充分的論說性文體。他覺得兩者對這個主題來說同樣重要,無法排定先後又缺一不可,最後決定以「手翻書」的方式呈現,讓兩種文體分別由書本的兩端開始,並在中間交會。他覺得這種設計對這個議題再適合也不過,因為「面對讓人難過的議題,賦予人們權力與選擇的可能性是好事」,你可以選擇要從哪一種文體開始閱讀。

然而耗時五年完成這本手翻書後,這個設計卻沒有被接受,歷經了學者及編輯的質疑和反對後,他沮喪的放棄了這本書,與妻子搬到偏遠的都市,開始和寫作無關的生活。直到有一天他接到一封地址就在附近,卻輾轉而來的讀者來信,裡頭附了一篇福樓拜的短篇小說《聖朱利安的故事》、一篇討論西洋梨的怪異劇本,以及一只寫著「我讀了您的小說,欣賞至極。我需要您的協助。」的信箋。帶著好奇與困惑,亨利以散步為由順道拜訪了這個讀者,開啟了一連串不可思議,卻似乎呼應他寫作主題的事件......。

 

其實這本作品,一度讓我想起《少年Pi》,不僅僅是因為裡面也有動物(吼猴與驢子),也有奇幻的元素(名為襯衫的國度),更因為它讓我突然意識到,其實作者一直都在處理「受難」的議題,有時他寬容的留下選擇權,讓它經得起多重解讀,有時他把故事的層次做得很豐富,然後在最後一次收束,讓你自然而然的經歷一個先前沒有料想過的角度。這些處理都發人省思,技巧上也令人折服,是我喜歡他作品的原因,當然他筆調詼諧、情節曲折神秘,絕對會讓人忍不住一直看下去。

我自己特別喜歡劇本的部分,喜歡那些對話彷彿天真,卻其實精準的描繪著那些不可說的事情,就像下圖這則〈恐懼們的縫紉包〉,乍看這樣輕巧而詩意,但是當它們最後再次出現時,卻沉重的令人想別過頭。同樣令人驚喜的還有〈給古斯塔夫的遊戲〉,那是最後一道重擊,每一個問句都說出了他們究竟經歷了什麼。

 

標本師的魔幻劇本-恐懼們  

──摘自《劇本師的魔幻劇本》

 

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黠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