不知道是不是也有人像我一樣,在生命中巧遇過那麼一兩個作者,無論任何時刻,只要讀到他們的文字就覺得安心,彷彿身旁紛雜的世界突然就被安頓了,所有事物都回到他們該有的位置。

   我注意到張惠菁,大約是六、七年前的事。當時是在師大附近的書店巧遇她的短篇小說集《末日早晨》,非常喜歡她描述事情的方式,輕巧又充滿意象。於是之後就接著從《惡寒》、《給冥王星》、《步行書》、《告別》......斷斷續續的搜刮起她的作品。更因此驚喜的發現,她的散文比小說更深得我心!於是就這樣一本接著一本的,一直到她去年的《雙城通訊》。

   喜歡她總是從生活的表層輕輕切入,一不留神卻就走到了很深的地方,敲中心底的某個角落。但那文字卻又不是銳利的,而是在洞察中帶著一種釋然的包容,詼諧而溫暖,充滿了撫慰人心的力量。

   不過,看書很慢的我,前陣子翻開《雙城通訊》時,其實突然覺得有那麼一點點的不同。不知道是文章的篇幅,還是因為來源是出自媒體專欄的文章集結,感覺每一篇都輕了許多,讓我一度有一些疑惑。但儘管有了這樣些微的改變,從她對台北、上海兩地的生活經驗與觀察,仍然能處處感受到她既慧黠又溫暖的魅力。

   我總覺得,寫作之人,文字會如實反映其生命經驗,就像拍照一樣。惠菁曾經在書裡引述了奧地利女攝影師莫拉斯的話:「攝影是個奇怪的現象,你信賴你的雙眼,卻不由自主地袒露了你的靈魂。」其實寫作何嘗不是如此呢?寫散文尤其是呀!前陣子看到王聰威在一篇文章裡,提起她的文字裡有一種接近疼痛脆弱卻又溫馨幽默的筆觸,心裡忍不住也默默的有一點共鳴......或許更珍貴的是,在這個作品裡我覺得離她更近了!彷彿不小心看到她生命裡一個深刻的切面,透過文字微微的被勾勒了出來。

   感謝這世界上有作家,感謝他們願意繼續書寫,感謝這些因文字而生的相遇與共鳴,讓我總是能在書裡自在的深呼吸,並看到光芒。 

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黠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